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成立的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決定今年八月一日舉行盛大慶祝活動。黨中央和國務院特別派遣代表團專程前往祝賀,傳達華主席、黨中央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的關懷。
在全國各族人民縱情歡呼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的時候,我們熱烈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我們向戰斗在反帝反修前線的內蒙古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守衛在祖國北大門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廣大民兵致以戰斗的敬禮,向支援內蒙古建設、扎根邊疆的各族工人、干部、知識分子和知識青年表示親切的慰問。
在我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內蒙古蒙漢各族人民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到解放戰爭時期,同北洋軍閥、日本帝國主義、美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和民族分裂主義分子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在全國解放以前,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是毛主席制定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第一次光輝實踐,為我們在全國實行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創造了成功的經驗,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統一和團結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十年來,在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內蒙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內蒙古各族人民又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特別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內蒙古各族人民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批判劉少奇、林彪和王張江姚“四人幫”推行的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批判蘇修社會帝國主義,在國內外激烈復雜的階級斗爭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表現了高度的政治覺悟。各族人民心向北京,更加熱愛毛主席、華主席,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如絢麗的鮮花開遍內蒙古大地。大批的蒙古族干部茁壯成長。各民族之間、軍民之間、軍政之間的革命團結大大增強,千里邊防堅如銅墻鐵壁。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工業總產值比解放前增長一百多倍,占工農業總產值的百分之六十四。糧食總產量比解放初增長一點六六倍。牲畜總頭數比解放初期增長二點八倍。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各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逐步改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蒙古族人口比解放前增長了一點三倍。一個社會主義的新的內蒙古巍然屹立在偉大祖國的北部邊疆。這是毛澤東思想、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是黨的民族政策的偉大勝利。
英明領袖華主席,繼承毛主席的遺志,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極為關懷,指示我們:“中國的少數民族多,而且多居住在邊疆,做好少數民族的工作極為重要,應該把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工作都搞好。”搞好少數民族地區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深入揭批“四人幫”。對“四人幫”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流毒和影響,不可低估。要揭批“四人幫”反革命的修正主義路線的極右實質及其在各方面的表現,把他們搞亂了的路線是非糾正過來。禍國殃民的“四人幫”,否認社會主義時期有民族問題,誣蔑實行少數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分裂”,惡毒攻擊毛主席制定的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挑撥民族關系,破壞民族團結,制造民族分裂,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在深入揭批“四人幫”的偉大斗爭中,各級黨組織要組織各族干部和群眾,認真學習《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狠批“四人幫”在民族問題上散布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謬論,普遍地進行黨的民族政策的再教育,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通過揭批“四人幫”,使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工作更好地沿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前進。
毛主席教導我們:“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內蒙古自治區地處反帝反修斗爭的前線,蘇修社會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計地在我國制造民族分裂,妄圖破壞我國的統一。努力加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對于反帝反修的斗爭,對于奪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勝利,非常重要。要教育黨的各級干部,充分認識民族問題的重要性和長期性,進一步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各項政策,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出身的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干部。漢族干部和群眾要堅決克服大漢族主義的思想和影響,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學習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全心全意地為少數民族服務。少數民族的干部和群眾也要警惕和克服地方民族主義的思想和影響,支持和幫助漢族干部的工作。不論漢族同志還是少數民族同志,都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警惕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打擊一小撮階級敵人破壞民族團結的活動,鞏固和發展友愛合作、團結互助的新型的民族關系。駐在內蒙古的人民解放軍廣大指戰員,要同內蒙古各族人民和廣大民兵緊密地團結在一起,高度警惕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侵略和顛覆活動,隨時準備殲滅敢于來犯之敵。內蒙古是我們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一定要把內蒙古自治區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反帝反修的鋼鐵長城。
在貫徹執行華主席提出的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中,要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經濟文化事業,這是反帝反修,進一步解決民族問題,在少數民族地區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需要。各級黨委要充分調動各族人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深入開展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保護草原,建設草場,發展社會主義的工業、農業和畜牧業。要執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對少數民族特需的生產和生活用品,積極地組織生產和供應。要發展少數民族的文學藝術,搞好蒙文的教學和蒙文報刊、書籍的出版發行工作。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到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進行調查研究,聽取群眾意見,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努力做到少數民族地區的生產一年比一年發展,經濟一年比一年繁榮,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
英雄的內蒙古各族人民,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在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努力奮斗,加速建設祖國的北部邊疆,為實現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為在本世紀內實現四個現代化,共同建設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摘自1977年7月31日《人民日報》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