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轉發的湘鄉經驗和本報根據黨中央的重要批示寫的社論發表以后,在短短的時間內,發生的變化是多么深刻,影響是多么深遠啊!各級黨組織、中央各部門先后組織了學習和討論。一致認為,黨中央的決策是英明、及時的,抓住了當前農村工作的一個要害,對那些違犯黨的政策的事,非改不行。廣大農民群眾喜氣洋洋,奔走相告。他們說:華主席把毛主席的政策給我們送回來了,農業大發展有希望了。事實又一次說明,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這一重大決策,深知民情,大得人心。
文件下達以后,許多省、地、縣黨委的第一把手,親自動手,動員干部,組織力量,采取措施,積極貫徹落實。湘鄉等地很快行動起來,根據當地情況,只要能夠馬上做到的,立即組織兌現,進一步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但是,也有一些部門和地區,至今仍然行動不快,措施不力。我們要給這些部門和地區的負責同志提一個問題:你們學了黨中央批示的湘鄉經驗,究竟是有動于衷還是無動于衷?對你那個地區和部門有關侵犯農民利益的問題,打算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去解決?這是一個關系到調動幾億農民大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還是壓抑他們的積極性的大問題,不能等閑視之。各級黨委對于落實黨中央批示和湘鄉經驗的巨大作用,要充分認識,決不能低估。各地區和中央各部門,凡是到現在還沒有行動或動作遲緩的,都應該立即行動起來。要把上下左右伸向生產隊的手撤回去,要把四面八方挖農業墻腳的現象制止住,決不允許再揩農民的油。這樣,方向端正了,政策落實了,農民負擔減輕了,才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起來,辦一些真正有利于高速度發展農業、有利于調動農民積極性的好事,搞一些農田基本建設。否則,大干社會主義就是一句空話。早在公社化時期,毛主席就嚴肅地批評過對農民“一平二調三收款”的錯誤。對待這個問題,有關同志頭腦一定要清醒,清醒得越早越好,切不可再干那樣的蠢事了。
落實黨中央對湘鄉經驗的批示,必須把黨的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給群眾。毛主席指出:“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干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湘鄉經驗是關系到億萬農民切身利益,關系到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的鞏固,關系到高速度發展農業生產的一件大事。要辦好這件大事,沒有群眾的廣泛發動是不行的。因此,各級黨委要把湘鄉經驗和黨中央的批示迅速傳達到群眾中去。不能拖延時間,不能打折扣,也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讀一遍了事。有些地區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逐條反復宣講,利用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形成人人談湘鄉經驗,各行各業學湘鄉經驗,效果很好。把文件傳達好,真正做到家喻戶曉,這是落實湘鄉經驗的重要一步,一定要把這項工作做深,做細。
必須深入揭批“四人幫”。黨中央的批示,總結了多年來農村兩條路線斗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總結了林彪、“四人幫”干擾破壞的教訓,抓住了當前農村的關鍵問題。為什么農村有那么多的問題?為什么農民不合理的負擔那么多?根源在于“四人幫”的干擾破壞。禍國殃民的“四人幫”最為毒辣的手段之一,就是嚴重破壞現階段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在農村造成極大的破壞。同時,把人們的思想搞亂了。在農村揭批“四人幫”,從思想上、政治上、路線上肅清其流毒,還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要抓住“四人幫”在農村造成的危害,繼續揭批他們推行的那條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不斷提高各級干部貫徹執行黨的政策的自覺性。我們有些同志,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在農村工作多年,如果不關心農民的疾苦,不研究怎樣調動農民社會主義積極性的問題,不從政治觀點、群眾觀點、生產觀點著眼,怎么能帶領農民大干社會主義呢?有的同志一談到落實黨的政策就心有余悸,顧慮重重,等待觀望,這種精神狀態不轉變,怎么能夠學好湘鄉經驗、貫徹好黨中央的批示呢?一定要在揭批“四人幫”的斗爭中分清路線是非,認真整頓領導班子,端正思想,改進作風。這樣,才能跟得上不斷發展的大好形勢。
要敢于揭露農村工作的各種矛盾。過去,由于“四人幫”的干擾破壞,農村中有不少急待解決的問題。對待這些問題,要象湘鄉縣委那樣,敢于正視現實,采取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大膽地揭露矛盾,把問題交給群眾討論,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群策群力,想辦法,訂措施,求得解決。如果有矛盾不揭露,有問題繞開走,結果越積越多,到頭來還得要解決。這樣,給黨的事業造成的損失就大了。華主席在全國財貿學大慶學大寨會議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公開指出工作中的問題和缺點,不但不會挫傷自己的信心和積極性,相反,這正是我們充滿信心的表現,正是我們決心在認識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更有效地發揮積極性的表現。”湘鄉縣委創造了值得全國學習的好經驗,正是他們敢于揭露矛盾,在認識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更有效地發揮積極性的表現。要對照湘鄉經驗,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發揚民主,發動群眾揭矛盾,擺問題,然后加以分析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辦法。矛盾揭得好,問題解決得好,把人們的心思、力量都集中到大干社會主義事業上來,這是高速度發展農業的一條正確道路。
各部門、各地區、各行各業要樹立牢固的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的思想,認真轉變對待農民的態度。農業現代化居于四個現代化的首位,農業基礎穩固不穩固,直接影響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進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貧下中農是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毛主席指出:“農民的情況如何,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關系極大。”這些道理很多同志是懂得的,關鍵在于要真正地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對于農業問題,對于農民問題,不能說起來重要,干起來忘了。我們辦事情,作規劃,訂措施,首先要想著農業,關心農民,這樣才能鞏固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加強工農聯盟,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各部門、各地區、各行各業都要根據黨中央批示的精神,認真檢查一下,是真正支援了農業,還是坑了農業;是真正為農民辦了好事,還是幫了倒忙;是真正執行了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還是相反?如果在這方面存在著問題,問題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根子在什么地方,今后應該怎么辦?這些問題都要在落實湘鄉經驗中,調查清楚,及時地妥善地加以解決。
要把落實湘鄉經驗作為推動當前農業生產的強大動力。目前,夏收已經結束,七、八、九三個月是爭取秋季農業增產的關鍵月份。各級黨委要不失時機地掌握生產環節,把在學習湘鄉經驗中鼓起的干勁,引導到搞好當前生產上來,努力奪取農業全年全面豐收。
今年是抓綱治國三年大見成效的關鍵性的一年。黨的十一大、五屆人大規定了新時期的總任務,總的路線、方針、政策都有了,現在又有了湘鄉的經驗,只要各級黨委在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運動中,真正象湘鄉縣委那樣,清除妨礙農民大干社會主義的一切消極因素,讓幾億農民蘊藏著的極大的社會主義積極性迸發出來,我國農業的高速度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選自1978年7月28日《人民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