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的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全國有十幾億畝耕地和三十多億畝豐美草原,有兩億幾千萬畝內陸水面和漫長的海岸線,無論山區和平原,沿海和內地,到處都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取之不盡的寶藏。立足于開發和利用各地的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采礦等等多種多樣的生產事業,是發展社隊企業的一條廣闊道路。
過去幾年里,我國各地利用本地資源發展社隊企業,為社會創造了巨量財富。去年社隊企業生產的原煤,占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十五;生產的鐵礦石,占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七點三。全國磚、瓦、灰、沙、石等建筑材料,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社隊企業生產的。人民公社興辦的小水電站照亮了千家萬戶。數以百萬計的社隊工廠,為大工業提供了各種原材料,為對外貿易生產了大量出口商品,為城鄉人民生活提供了各種日用品。今天,我們立足于利用本地資源發展社隊企業才開了一個頭,潛力還很大很大。發展社隊企業,就是動員人民公社的力量,實行工農兵學商相結合,向自然界進軍,向工農業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把自然界蘊藏著的豐富物質財富充分發掘、利用起來。立足本地資源,辦好社隊企業,這是一個正確方向。方向明,決心大,方法對,我們就一定能夠向自然界奪取更多的財富。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首先要解放人的思想。為什么有些地方的同志,守著青山綠水,卻老是埋怨他們那里缺這缺那,沒有條件辦社隊企業呢?原因就是這些同志的思想沒有解放,膽不壯,勁不足,辦法就少,步子也就邁不開。其實,他們那里往往并不缺乏自然資源,他們缺乏的是對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優越性的認識,缺乏的是對加快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革命闖勁和加快農業發展速度的責任感。應當承認,有些地區可能困難比較大一些,條件差一些。但是,丟掉了那種無所作為的思想,把立足點移到利用本地資源的方向上來,從現有基礎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做起,社隊企業是可以辦起來的。本報今天報道的黑龍江省肇東縣的宋站公社,過去有些人認為那里地處大平原,沒山,沒林,沒礦,社隊企業辦不成。后來他們認真調查,發現大平原上同樣有許多資源可以開發利用。立足點站對了,社隊企業就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一步步發展起來了,如今全公社已建成了十六個社辦工廠,生產了一百三十多種產品。他們總結自己的經驗是:“這樣辦企業,材料有來源,生產有保證,企業越辦越興旺。”宋站公社從當地資源條件出發興辦社隊企業的經歷,是許多辦得成功的社隊企業共同走過的道路,也是全國社隊辦企業的必由之路。
立足于利用本地資源,社隊企業就有了廣闊的發展天地,首先是原料來源得到了切實保證,不與大工業爭原材料,只要產品為社會所需要,社隊企業就能得到充分發展,越辦越興旺。過去,“四人幫”在這方面曾經制造過許多混亂,他們大肆鼓吹社隊企業“自由經營”,“自由發展”,破壞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的方針。這就使得有些社隊企業不去開發利用本地資源,不抓原材料生產,而是大搞“無米之炊”,整天靠拉關系、走后門過日子。這類社隊企業的基礎是建立在沙灘上的。這兩年,國家工礦企業部門逐步恢復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規章制度,它們的日子就越來越不好過了。這些單位應當吸取教訓,回到正當的道路上來。有關領導機關有責任根據國家的需要,幫助它們進行必要的整頓和改組,把它們的生產納入健康發展的軌道。有些社隊企業擔負了為國家大工業加工的任務,由國家供應原材料,也要力求納入各級計劃,通過正當渠道來解決。這樣做,才能使社隊企業的發展對國家、集體和社員都有利。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千差萬異,這種自然資源的多樣性,為我們發展豐富多樣的生產事業提供了最好的條件。我們要從各地的具體資源情況出發,因地制宜,根據國家的需要,制定發展規劃。比如,在江湖河網地區,可以廣泛利用水面,發展養魚業和其它淡水養殖業。在沿海地區,可以大力養殖和開發海產。許多山區,竹木資源和其它各種野生資源極為豐富,可以發展多種山區特產的加工工業。在牧區,可以發展以畜產品加工和民族用品為中心的社隊工業。平原地區和城市郊區,也有許多資源和有利條件,發展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工業,都大有可為。資源一定要搞綜合利用。社隊企業的產品不但要搞粗加工,還要發展精加工,產品加工得越好,銷路越廣,群眾越歡迎。
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社隊企業,要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既要對本地的資源作深入周密的調查分析,也要向市場作調查,根據市場的需要規劃生產,合理布局,防止盲目發展。有些社隊企業,象礦山資源的開發,更要嚴格執行國家的經濟政策,不能搞破壞性開采。要愛惜資源,不能只顧眼前,不顧長遠。七億農民動員起來,立足于本地資源大辦社隊企業,一定可以使我國農村的各項生產事業更加興旺發達。我們要愛護和支持農民的這種社會主義積極性。要把權利交給農民,讓他們討論和決定問題,制定和執行規劃。不要搞瞎指揮。更不允許隨意侵犯社隊企業的利益。有些地方,農民把社隊企業辦好了,利潤多了,地、縣級機關一聲令下,把這些企業“升級”為地方國營,把農民的勞動成果據為己有。這種剝奪農民的行為一定要制止,不然,農民怎么會有辦社隊企業的積極性呢?
充分開發和利用本地資源,發展社隊企業,有利于加快農業發展速度,也有利于活躍城鄉經濟,豐富人民生活,增加國家、集體和社員的收入。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工業、商業、供銷、外貿等部門,都應當大力扶持社隊企業,為他們開發利用本地資源創造條件。我們提倡社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辦企業,但有不少事情,沒有國家的扶持是辦不起來的。應當給社隊出主意,想辦法,提供方便,廣開門路。現在,有些地方“四人幫”的余毒未除,某些部門還把社隊企業的正當經營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大肆砍伐,寧愿讓竹梢樹枝、野生果木爛在山上,也不讓社隊去采集和加工市場需要的這些小商品。有些歷史上形成的手工業傳統基地,由于種種“土政策”的束縛,至今得不到恢復和發展。這種狀況不應當再繼續下去了。
黨中央在湘鄉經驗的重要批示中提出:“人民公社集體經濟要壯大,社、隊企業必須有一個大的發展。”我們應當積極響應黨中央的這個號召,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辦法再多一點,步子再快一點,把扶持人民公社社隊企業這件大事做得更好一點,使它有一個真正的大發展。
(選自1978年11月04日《人民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