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在线观-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www.国产福利|www.xfjewelry.com

華國鋒紀念網 > 歷史文獻

人民日報社論:充分關心農民的物質利益

1979-01-28來源:人民日報編輯: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為了加快發展農業生產,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首先調動我國幾億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必須在經濟上充分關心他們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切實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三中全會為我國農業的高速度發展作出了重大決策,特別對提高農民的物質生活規定了許多具體措施。如穩定糧食征購指標,絕對不許購過頭糧;縮小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適當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降低農用工業品的銷售價格;國家增加對農業的投資和貸款,加強對農業的支援;對困難、落后地區給以重點扶持和幫助,力爭盡快改變那里的貧困面貌,等等。可以預期,這些重大措施的逐步實現,必將給廣大農民帶來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使他們在遭受林彪、“四人幫”長期破壞的劫難之后,有一個休養生息的時機,從而發揮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的迅速恢復和發展。

在農業合作化時期,我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是很快的,農民的生活比解放前有顯著的改善。以后,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緩慢,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少穩定的政治局面,農村政策不斷被破壞等等;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注意關心農民的物質生活,甚至四面八方向生產隊伸手,上下左右挖農業的墻腳,加重農民的負擔,侵犯農民的物質利益,把農村搞得很窮,有些地方農民的生活還十分困苦。面對這樣的現實,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能夠無動于衷嗎?

關心廣大農民和勞動人民的物質利益,為他們謀福利,是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任務,是我們黨的政策的一項基本原則。我們黨領導農民進行民主革命,是為了使他們擺脫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成為土地和其他農業生產資料的主人,改善自己的生活。我們黨領導農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是為了最后消滅階級,消滅城鄉之間、工農之間以及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差別,“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人民為什么要起來革命?《國際歌》的第一句響亮地寫著:“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人民不正是為了擺脫饑寒交迫的困境才起來革命的么?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它就沒有革命。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不講物質利益,只能是唯心論。那種離開群眾物質利益的革命高調和空談決不是社會主義;那種把革命同提高人民生活對立起來的觀點,是假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這些年來,在這種假馬克思主義的騙子的禍害下,我國人民真是吃盡了苦頭!

要給農民以物質利益,首先必須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幫”極左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這些年來,林彪、“四人幫”散播了一系列反革命謬論,似乎馬克思主義是根本不講物質利益的,講物質利益就是修正主義。他們看到農民有了點現金收入就叫“金錢掛帥”;誰關心人民的物質生活就叫“物質刺激”;農民要求生活富裕起來,就是什么資本主義自發勢力抬頭,甚至胡說“幾億農民苦點沒什么關系”,等等。“四人幫”的謬論流毒深遠,至今有的地方還在任意侵犯農民群眾的物質利益。在貫徹落實三中全會決議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把林彪、“四人幫”顛倒了的理論是非、路線是非重新顛倒過來,幫助那些受毒害的人清醒過來。這里有幾點必須弄清楚:

林彪、“四人幫”把政治覺悟同物質利益對立起來,似乎有了政治覺悟,農民就可以不要物質利益。這是十分荒謬的。農民相信“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因為共產黨領導他們推翻了壓在頭上的三座大山,擺脫了被壓迫受剝削的困苦處境;農民相信“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是因為共產黨領導他們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確實比單干增產,改善了生活。農民的社會主義覺悟,是他們從社會主義現實生活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政治利益和物質利益,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而后產生出來的,不是空洞的政治說教鼓吹起來的。政治覺悟高的先進分子,為了革命的需要,是能夠犧牲個人利益服從大多數人利益,犧牲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的。他們犧牲自己的利益,是為了謀取整個民族和階級的利益,這中間既包括政治利益,也包括物質利益。離開一定的物質利益,任何階級的任何政治積極性是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的。社會主義如果不能給農民帶來不斷增長的物質利益,農民怎么會從切身體會中知道社會主義真正好呢?從那里談得上社會主義覺悟的不斷提高呢?

要搞清楚自力更生和國家支援的相互關系。有的人把自力更生同國家對農民應有的支援對立起來:有的地方忽視自力更生,總是強調向國家要資金、要物資;有的地方又過分強調自力更生,忽視給農業以必要的支援。這都是片面性。我們的國家現在還很窮,廣大農民當然要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事事依賴國家。正因為這樣,國家就更應該關心和支援農民。應當看到,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我國農民忍饑挨餓,省吃儉用,對國家對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建國以后,在為我國工業化打下基礎的長時期中,農民堅持艱苦奮斗,也作出了極大的貢獻。由于林彪、“四人幫”的破壞,現在我國經濟還很困難,但是我們的經濟力量、特別是工業力量,比解放初期已經強大得多了,工業支援農業的力量也強大得多了。為了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完全應該逐步減輕農民的負擔,而且要用比較強大的工業力量反過來支援農業。要知道,如果沒有國家對農民的物質的和技術的支援。使農業得到先進的技術裝備,農業就不可能實現機械化和現代化,就不可能高速度發展。西方一些生產先進的國家,農業的高速度發展,無一不是有國家強大的物質技術的支援,資本主義國家尚且如此,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更應該大力支援農業,才能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

艱苦奮斗是永遠需要的。艱苦奮斗說的是任何人對待任何一件工作、一種事業,必須具有不怕犧牲、不怕任何困難的英勇氣概、英勇精神。沒有這種氣概和精神,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在農業上,我們提倡艱苦奮斗,是為了發展生產,不斷改善群眾生活,因而決不可把提倡艱苦奮斗和關心農民物質利益兩者對立起來,似乎艱苦奮斗就是要群眾去受苦受難。林彪、“四人幫”宣揚什么越窮越光榮,“窮了就革命”,群眾不能富,“富就要變修”,完全是一派胡言。這一伙喝盡民脂民膏的吸血鬼,他們自己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不顧群眾死活,還要制造一套反動謬論套在人民頭上,使人民屈服于貧窮,這是一個大騙局,必須予以揭穿。農民艱苦奮斗的目的,不正是為了改變貧窮的處境,使自己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來嗎?離開這個目的,艱苦奮斗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真是為了“掉幾斤肉”,“活著干、死了算”嗎?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歷來提倡艱苦奮斗,反對把個人物質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時我們也歷來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我國經濟還很落后,人民生活改善的步子一時還不可能很大,必須把有關情況給人民講清楚,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同時,也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使農民能夠在正常年景下,從增加生產中逐年增加個人收入,使生活逐步有所改善。

要認真貫徹三中全會決議,必須立即改變對人民生活的迫切問題漠不關心的官僚主義態度。在林彪、“四人幫”長期干擾破壞的影響下,有的人高官厚祿,養尊處優,甚至揮霍浪費,大興土木,蓋樓堂館所,置人民的疾苦于不顧;有的人為了個人的名譽地位,弄虛作假,虛報浮夸,搞高征購,給農民的生活帶來了嚴重困難。這樣的官僚主義,已經使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遭到嚴重破壞,使黨脫離了群眾,應該引起我們嚴重注意。過去做錯了的,要堅決糾正過來。

給農民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不是象某些人所認為的是什么“好行小惠”,而是關系到工農聯盟的大問題。我國工人階級同農民的聯盟,曾經歷過幾個階段,在土地改革和合作化的基礎上建立的工農聯盟,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現在要在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建立工農聯盟,如果不大大增加對農民的物質支援,農業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工農聯盟就不可能鞏固。毛澤東同志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曾經說過:“如果我們沒有新東西給農民,不能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來,那些窮的就不相信我們,他們會覺得跟共產黨走沒有意思,分了土地還是窮,他們為什么要跟你走呀?”因此,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不斷給農民以新的東西,才能使農民的積極性持久地保持下去,使他們感到干社會主義大有奔頭,真心實意地跟著共產黨走。

目前,農村正在進行年終分配,各地一定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方面的關系,特別是黨和農民的關系,象四川等地那樣,盡量做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員能夠增加收入,使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受災減產的地方,更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安排好群眾生活。毛澤東同志說:“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一切熱心四個現代化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干部,都必須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選自1979年1月27日《人民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