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要在本世紀末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根據我國的特點和需要,積極利用當前世界各國取得的技術成果,引進必要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一年多來,各有關部門和地區同許多國家的工業、農業、科技、金融界進行了廣泛的接觸,簽訂了一批進口項目,還有一些項目正在進行考察、技術交流。我們在國際經濟技術交流方面開始打開了局面。
引進外國技術和設備,是一項關系重大又很復雜的任務,必須積極而又謹慎地進行。引進什么,不引進什么;先引進什么,后引進什么,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全面安排,循序前進,前后銜接。所謂全面,就是既要看到需要,又要看到可能。引進先進技術,是提高我國的生產、科學研究和管理水平,把我國國民經濟盡快地轉到現代新技術基礎上來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也要看到,我們國家的底子還很薄,財力、物力有限,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還不高,引進多了消化不了。一擁而上,看起來好象快,實際上欲速則不達,如果各方面的工作跟不上去,就容易造成損失。當前,引進技術和設備的重點,應該是那些國家急需的,投資少,見效快,能賺錢的項目,這有利于積累建設資金,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當然,有些關鍵部門的先進技術,也要引進,否則,對實現四個現代化不利。有些暫時可以放慢一些,或者可以不引進的,要下決心放慢進度或不再引進。這樣,才能使引進工作與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相適應,才能真正加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速度。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靠什么?主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靠現有的基礎。引進技術,把世界上的最新技術拿過來,為我所用,正是為了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我們一定要把立腳點放在自力更生、放在現有基礎上。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初步建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現有基礎不小,潛力很大,這是我們繼續前進的陣地。過去,我們在國民黨遺留下來的爛攤子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造成了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現在,依靠現有的基礎,許多設備完全有能力制造出來。我們任何時候不能輕視這個基礎,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引進和新建上。在引進技術和設備的工作中,要反對那種認為外國設備總比自己的好,什么都想引進、看不起自己的思想;要反對大手大腳的敗家子作風。不能搞盲目性,一講引進,國內能制造的也要向國外買;自己能制造一部分設備的,也都要進口成套設備;已經有了進口設備的,還要重復進口。實現四個現代化,要靠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干出來,不能靠“買”來,不能靠“借”來。要保持和發揚埋頭苦干、艱苦創業的革命精神,把有限的外匯用在急需的地方,用在刀刃上。引進先進技術,要算經濟賬,要有目的性。先進是相對的,因時間、地點、條件變化而有所變化。適合我國的情況,能解決問題,經濟效果好的,就是先進。我們不能脫離實際情況,一味追求所謂的先進。我們要在現有企業的挖潛、革新、改造上多花力氣。有些企業,依靠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用四、五十年代的設備,生產出七十年代的新產品,這種精神值得提倡和學習。
要好好學習和消化引進的新技術。首先要認真地學習,很好地應用,加以消化、掌握,然后有所改進,有所創造,這才能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如果只引進設備,不很好地學習消化,不加以提高、發展,在目前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條件下,有些先進技術,四、五年后也可能變得落后了。要認真總結引進技術的正反兩方面經驗,不斷改進引進工作;要檢查對引進設備的學習和使用情況,把它管好用好。要解決好買制造技術和買設備的關系問題。我們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多買專利、買制造技術,把自己的力量培養起來,加強我國機械制造和科研工作,把自己的機械工業搞上去,逐步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成套現代化裝備。
引進技術,要貫徹進出結合,量出為進,綜合平衡的方針。在進口和出口的關系上,要把出口擺在第一位。各部門、各地區在考慮引進時,首先要考慮償付能力,在出口上大作文章。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有大量的勞動力,完全有條件擴大出口。領導干部要親自抓出口工作,千方百計地采取各種形式,把出口貿易作大、作活,多創外匯。各部門、各地區要完成規定的出口任務,主管部門要有檢查,好的表揚,不好的批評。要逐步將原料出口改變為制成品出口,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對市場的調查研究和預測,使產品的質量、花色品種、包裝裝潢等能夠適應國外市場的需要,增強產品的競爭能力。要大力發展旅游事業,增加國家外匯收入。總之,要廣開門路,增加出口,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
為適應引進和擴大出口的需要,要改革進出口管理體制。目前,我們的管理體制領導多頭,渠道很多,部門之間、地區之間互不通氣,辦事效率低,往往貽誤時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這種狀況,與在新形勢下擴大對外貿易的需要很不適應,必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要建立統一的領導機構,加強領導,分工負責,改進作風,建立崗位責任制,提高工作效率。要研究并逐步建立利用外資、開展補償貿易、協作生產、合資企業,以及銀行貸款的財務處理等方面的法規。各部門之間、各部門與地區之間要互通情況,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引進技術和設備,是一項新的復雜的工作,在這方面我們缺乏經驗,要善于學習,學會做生意,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領導水平,努力把引進工作做得更好。
(選自1979年5月8日《人民日報》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