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在线观-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www.国产福利|www.xfjewelry.com

華國鋒紀念網 > 回憶緬懷

周啟才:親歷1976年中央“打招呼”會議(3)

2007-06-01來源:世紀雜志編輯:

 【接上一篇】

 

『江青用《創業》、《海霞》等攻擊、誣蔑鄧小平』

江青在十二省區講話中, 隱瞞真相, 用《創業》、(海霞》等影片攻擊、誣蔑鄧小平。講到《創業》時, 她對毛主席對她的批評, 只字不提, 只說信(指長春電影制片廠編劇張天民寫給毛主席的信)“ 確確實實是鄧小平轉的。主席的批示無比的英明偉大, 主席并沒有看這個電影。《創業》這個題材是我推薦的, 拍得粗糙一點, 當然也有一些問題” 。

真實情況是, 當時毛主席聽了秘書讀完張天民的信, 非常生氣, 即刻作了批示: “ 此片無大錯, 建議通過發行。不要求全責備, 而且罪名有十條之多, 太過分了,不利調整黨的文藝政策。” 毛主席這個重要批示, 經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印發后, 有力地打擊了“ 四人幫” 在文藝界的囂張氣焰和倒行逆施, 極大地鼓舞和支持了文藝界廣大知識分子同“ 四人幫” 的斗爭。

江青在講影片《海霞》時, 攻擊鄧小平: “ 他們就是重視那個《海霞》, 而且為了《海霞》, 那可是開創我們黨的記錄, 歷史上沒有過的, 下命令讓中南海的放映員去抄文化部的主要負責同志的家。” 這是江青修改講話記錄稿后的話, 她當時講的原話我記得是: “ 中央辦公廳派人去抄了文化部長于會泳的家, 我料他們沒有這個膽子, 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實際情況是19 75 年7 月26 日, 鄧小平收到《海霞》主創人員謝鐵驪、錢江請他轉呈毛主席的信, 鄧小平很快將信轉送毛主席。該信反映了文化部負責人低毀電影《海霞》和打擊創作人員的情況。1975 年初《海霞》制作完成后, 得到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人的肯定。文化部負責人卻根據江青的旨意給《海霞》提了幾十條“ 意見” ,謝鐵驪等進行修改后, 文化部仍不予通過, 說該片“是黑線回潮的代表作” , 并查封了全部底片和樣片。

1975年7 月29 日, 毛主席在謝鐵驪、錢江來信上批示: “ 印發政治局各同志。” 中央辦公廳秘書局收到毛主席批件后, 迅即印發給在京的各位政治局成員。印發后大概過了二、三天, 時任中辦秘書局文電處處長、后任秘書局副局長的陳恩惠到我辦公室報告說:“東興同志秘書來電話說:‘汪主任交待:今晚七點半政治局同志在大會堂三樓小禮堂審看電影《海霞》,通知政治局同志,并與文化部聯系,把片子調來。”’過了一會,文化部值班人員回電話說:“《海霞》影片已經修改拆了,不能看了。”陳恩惠把這個情況立即電話報告汪東興處。汪東興對文化部的答復有疑惑,指示我:“叫陳恩惠帶上警衛局服務處電影放映組的負責人于器海,親自去文化部查明情況,看是怎么回事。”

遵照汪東興的指示,陳恩惠同于器海迅即驅車到文化部創作組找到部長于會泳,開門見山地對于會泳說:“我們是中央辦公廳的工作人員,今晚中央政治局同志要審看電影《海霞》,派我們來找于部長調取片子。”于會泳聽后說:“《海霞》影片已經修改拆了,不能看了。”陳恩惠、于器海聽后,感到于會泳同文化部值班室的回答,如出一轍,說法口徑完全一致,一字不差。為了進一步查明情況,便問:“于部長,已經修改拆了不能看的片子現在在哪里?”于會泳答:“在北京電影制片廠。”陳恩惠、于器海表示要去“北影”看看。于會泳說:“我派人和你們一起去,給你們領路。”于器海說:“‘北影’我們很熟,經常聯系,不麻煩了。”當時他們很擔心文化部操控“北影”,隱瞞真情,片子找不到,取不回來,影響中央政治局晚上審看。

陳恩惠、于器海到達“北影”后,向接待人員表明身份,說明來意。接待人員很高興,說:“文化部說得不對,《海霞》影片是修改,沒有拆,完全能演能看。我們這里存著好幾套完整的樣片,《海霞》底片也存在我們這里。”聽后,陳恩惠、于器海懸在心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汪東興交待查明情況的任務完成了,今晚中央政治局審看《海霞》影片有保證了。這時陳恩惠給我通了個電話,說明查找影片《海霞》遇到的阻力和終于查到的過程,并問底片是否也拉回來?我告訴他,如何辦好由你酌定吧!陳恩惠、于器海從“北影”取回一部《海霞》樣片,并向接待人員交待,《海霞》底片你們一定要保管好,不要出任何差錯。

“北影”廣大干部、職工得知中央辦公廳派人來調《海霞》影片,中央政治局要審看,十分高興,許多人圍聚在他們的汽車前,主動幫助裝車,充分表明文化部負責人秉承江青旨意,扼殺影片《海霞》,打擊創作人員的行徑是十分不得人心的。

陳恩惠、于器海順利從“北影”取回了電影《海霞》樣片,及時報告了汪東興。當晚在大會堂小禮堂進行了放映。中央政治局鄧小平、李先念、陳錫聯、汪東興、吳德等參加了審看。張春橋也參加了審看。江青、王洪文、姚文元沒有參加。參加審看的還有文化部的于會泳、浩亮和《海霞》主創人員謝鐵驪、錢江。

據吳德在他口述的《十年風雨紀事》一書中說:“演完后,小平同志在休息室里主持了對影片的討論。先念、陳錫聯和我去了,張春橋也在,其他的同志我記不清了。”“小平同志說:‘大家看后有什么意見?”’我說:“這個片子政治上沒有什么問題,至于藝術上需要一些加工。現在,已經重拍了一些鏡頭,是不是把原來拍攝的和后來加工重拍的一些鏡頭連接起來制作,然后對外放映。”“小平同志問張春橋有什么意見,張春橋說沒有意見。”“小平同志對張春橋說:‘你管文化部,由你通知文化部,就這樣演出吧。’張春橋沒有表示反對。”,’(海霞》問題被鄧小平解決后,江青很不滿,大發了脾氣,她那時被稱為文藝界的旗手,沒有人敢講話,但小平同志執行毛主席的指示,硬頂了江青。”

事實充分說明,江青在她單獨召集十二省區講話中,說中央辦公廳派人去抄了文化部長于會泳的家,純屬無中生有,混淆視聽,惡意誣陷、攻擊鄧小平。中央“打招呼”會議之后,汪東興告訴陳恩惠:“江青要追查調電影《海霞》片子的人,我給擋回去了,我說調電影片子是他們份內的工作,你看電影不也是他們調片子嗎?江青沒再糾纏。”


『“四人幫”齊上陣,到各組煽風點火。上海組告密狀,誣會務組扣壓簡報』

“打招呼”會議期間,“四人幫”得意忘形,氣焰囂張。他們夜間陰謀策劃于密室,白天頻繁參加各省、市、區的小組會,煽風點火,指使親信,多方串聯。他們置毛簡報,稿子可給你們存檔,將來作為我的罪證吧!”有關記錄的同志向我講述此事怎么辦時,我說:“只能按他的意思辦,但要讓他在發言稿上簽上名。”后來得知,王洪文準備的這個發言稿,是想以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身份在會上講話用的。主席關于會議的指示于不顧,更沒把華國鋒及其講話放在眼里。上海組參加會議期間,成為他們活動的據點。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不斷以“看望”為名,到上海組召集幫派親信,出謀劃策,散布謠言,鼓動他們多發言,多出簡報。一天晚上,姚文元、王洪文來上海組,上海的幾個親信向王洪文告狀,說他們的發言簡報,一連二、三天還沒發下來,誣告會務組扣壓了他們的簡報。王洪文先把簡報組的同志叫來,聲色俱厲地質問:“你們為什么扣壓上海組的簡報?”簡報組的同志回答不清楚,王洪文又讓他們叫我來。叫我的同志告訴我,王洪文正在發火,說扣壓了上海組的簡報。坐在馬天水外套間的王洪文見我來了,怒氣沖沖地說:“方才上海的同志向我反映,他們組的發言簡報,二、三天還未印發下來,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們扣壓了簡報。”我馬上回答:“我們會務組沒有扣壓簡報,簡報組也沒有扣壓簡報。中央自九屆二中全會6號簡報出問題后,就有明確規定,簡報中凡是提到哪位政治局委員的發言內容,必須事先送本人審閱,本人審批同意后,才可印發。幾年來歷次會議,我們都嚴格按中央這個規定辦理。上海組的簡報,都及時送到江青首長那里去了,她還沒批回來。”王洪文聽后,沒再說話。因為他知道中央這個決定。我走后,聽說王洪文當即將此事報告了江青,江青自知誤了事,立即找來她的親信,連夜幫她閱改簡報稿,忙了一夜,江青在每份簡報上簽字后,第二天退回來印發。

王洪文在參加一個小組討論會時,作了長篇發言,他事先準備了長達30頁的發言稿。講完后,記錄簡報人員問他如何整理簡報時,他說:“我這次發言,不整理簡報,稿子可給你們存檔,將來作為我的罪證吧!”有關記錄的同志向我講述此事怎么辦時,我說:“只能按他的意思辦,但要讓他在發言稿上簽上名。”后來得知,王洪文準備的這個發言稿,是想以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身份在會上講話用的。


『江青批評指責張平化,張平化泰然自若頂江青』

江青在單獨召開十二省區會的講話中,對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進行批評指責,她說:“張平化來了沒有?”張坐在位子上答了一聲:“來了。”她說:“你對《園丁之歌》那樣積極,造了許多謠,那個信說是你支持寫的?”

張平化回答:“是。”

江青說:“你能夠造主席那么多謠,而且你安排了給毛主席看,是不妥當的。我對這個戲內容有意見。”,’(園丁之歌》可以上演,但要允許馬克思主義的評論。”張平化坦然自若地說:“現在沒有見誰有這個想法。”

江青一聽叫了起來:“你是完全翻案!”張平化不甘示弱,頂了江青一句:“不是。”

江青氣急敗壞,指責張平化:“你好得不得了啊,我看你那封信,那只是有缺點嗎?那應該說是有錯誤。你就是獨獨沒有登評《海瑞罷官》那篇文章的。我今天提出來,就是你太積極了,告狀告到主席那里,叫主席看,主席從來在這一類事上是超脫的。你叫服務員去探聽,找了那么一大堆。然后說這個戲好得不得了。好嘛,上映嘛,照原樣上映嘛。”“你在那里翻案,你有沒有執行鄧小平那一套?你自己要做深刻檢查。”“你那個湖南就不受影響?你看你氣鼓鼓的,你有問題,我在這兒跟你講理呢。”“我就是一個馬前卒,過了河,不回頭。”“我這個過了河的卒子,能夠吃掉他那個反革命老帥。”

張平化沒再搭理她。

這次中央召開的“打招呼”會議,斗爭復雜。在會議期間“四人幫”借機興風作浪,陰謀篡黨奪權,指使他們的幫派骨干,造謠生事,破壞鄧小平整頓取得的大好局面。

相當多數參加會議的中央和地方負責同志,對“四人幫”表面上應付,內心卻恨之人骨。在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反對聲中,“四人幫”的末日已經不遠了。■

(該文摘自《世紀》雜志2007年6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