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春天,華政委帶領土改工作隊開進石家河村。年輕的隊員小馬心里很興奮,心想,能在華政委親自領導下參加這場偉大斗爭,這該是多好的鍛煉機會呀!
石家河離古交鎮很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地主漢奸和古交敵人相勾結,村子慘遭洗劫,人們飽受欺壓。前不久,我軍解放了古交鎮,石家河才重見天日。小馬原先認為,受壓迫越深,反抗越強,這里的群眾一定很好發動,誰知,事情并不這樣簡單。
工作隊進村后,華政委指示要特別注意發動苦大仇深的貧雇農,培養一批骨干分子。小馬負責發動的對象,是全村最窮苦的雇農閻富生,他光棍人帶著個娃娃,人們說他窮得像原平河里的卵石,光蛋蛋的要甚沒甚。華政委鄭重地向小馬指出,一定要認真做好老閻的工作,啟發他參加革命。并通過他帶動村里貧雇農,打下堅實的基礎。
單獨去做群眾工作,小馬還是頭一次。他滿懷信心地去找老閻談話。一進門,老閻客氣地請小馬坐下,自己卻趷蹴在一旁默不做聲了。小馬把所學過的革命道理統統講了一遍又一遍,老閻只是“嗯”、“啊”地應承。或者就是一句話“唉,咱生就的命苦!”幾天過去,毫無進展。急得小馬沒辦法,只好去找華政委。
看到華政委慈祥的面龐,就像見了親人。小馬憋在心里的委屈和埋怨直率地訴了出來:“這里群眾覺悟太低,翻身解放的道理講了一大車,就是不開竅!”
華政委親切而嚴肅地對小馬說:不是群眾覺悟低,而是我們工作不到家。要使群眾真正了解我們,我們就必須多接觸群眾,真心實意幫群眾做事,和群眾打成一片,只要我們掏出真心來,群眾自然也會講心里話。有了這個基礎,才能開展工作。
這番話使小馬聽得出神了。難怪盡碰釘子,原來自己還沒和群眾打成一片哩!小馬心想,為什么華政委才來村里幾天,老鄉們就都愿意找他談話,親熱得象自家人一樣呢?他忽然回憶起,華政委一進村,就十分關心群眾生活,誰家缺米少糧誰家人多勞力少,都了如指掌。他經常幫助老鄉下地勞動,還給房東老大爺推磨、擔水,掃院子,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困難。小馬恍然大悟這不正是在做群眾工作嗎?!
華政委的言傳身教,使小馬感到心胸豁然開朗。從此,小馬的行動起了變化。老閻要去擔水,水缸滿滿的;想掃地,屋里院里干干凈凈;老閻下地干活,小馬也扛上镢頭跟著去,老閻出門,小馬幫他照看娃娃;這樣,慢慢和老閻熟悉起來。
有一次,老閻得了重病,臥床不起。華政委得知后,急匆匆地趕來看望。親切地對老閻說:你要好好養病,不要為家里的生活操心。現在解放了,咱人民政府會關心窮人的。并指示小馬,一定要精心照護老閻,幫助解決生活困難。華政委的來訪使小馬十分感動,他想:華政委工作繁忙,非常辛苦,還親臨看望,那急切的神色、溫暖的話語,充滿著多么深厚的階級感情啊!這不僅是對老閻的關懷,更是以實際行動為自己作出的榜樣!于是,小馬懷著強烈的階級責任感,以更大的熱情照料老閻。他一邊每天為老閻做飯、熬藥、看孩子一邊不斷耐心地給老閻講受苦人鬧翻身的道理。老閻認為命窮,小馬航講地主是怎樣把人剝削窮了;老閻思想有顧慮,怕閻匪再回來,小馬就講全國和山西的革命形勢;老閻怕財主有錢有勢難搬倒,小馬就講窮人必須團結斗爭的道理。受苦人懂了真理,就會自己起來革命。老閻覺悟了,成為積極分子了。他拉著小馬的手,激動地說:“共產黨為咱窮人謀事,咱跟黨干定啦!”
不多久,在華政委領導下,村里的群眾充分發動起來了。成立了貧農團,閻富生被選為主席。那一天,村里召開斗爭惡霸地主康有貴的大會。當閻富生帶頭憤怒控訴的時候,小馬忽然發現,臺子上華政委正望著自己,和藹的面龐上,浮現著贊許的微笑,仿佛在說你進步了;學會做群眾工作了。“不”小馬在心里想道,“老閻這個做了一輩子牛馬的受苦人,今天能夠堅決斗爭,哪點進步不是浸透著華政委的心血呢?自己每前進一步不都是華政委教導的結果嗎?”小馬深深感到,在這場偉大的土改斗爭中,是華政委給他上了生動而具體的一課,使他懂得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這就是:只有時刻和群眾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
備 注:該文摘自《山西青年》雜志1978年第5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