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免费在线观-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一区-www.国产福利|www.xfjewelry.com

華國鋒紀念網 > 著作選載

華國鋒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78-05-29)

來源:人民日報編輯:國鋒偉業

 

同志們!

我們這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開得很好。

這是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以后,黨的十一大產生新的中央軍委以后,第一次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韋國清同志作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政治工作優良傳統,提高我軍戰斗力》的報告。會議充分發揚民主,依靠集體智慧,擬定了加強政治工作的決議、政治工作條例、干部服役條例三個草案。國清同志的報告,決議和條例的草案,都是好文件,是軍隊政治工作的好章程。有了去年軍委會議規定的抓綱治軍、準備打仗的方針任務和所作的一系列決定,再經過軍委審定頒布這次會議產生的幾個文件,我們軍隊各方面的工作就基本上有了一整套適合于新的歷史條件的章法。

這次會議,繼承和發揚了毛主席親自創立和培育的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全面地總結了在同林彪、“四人幫”斗爭中我軍政治工作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明確地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軍隊政治工作的方向、任務和方法。這對于全軍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一大路線和新時期總任務,貫徹落實去年軍委會議確定的抓綱治軍、準備打仗的方針和任務,加速我軍革命化現代化建設,提高部隊戰斗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同時,我們這次會議,對全國其他各條戰線學習解放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也將發生重大的影響。

葉副主席、鄧副主席還要在會議上作重要講話。現在,我就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以實現新時期總任務的問題,講幾點意見。

同志們!

我們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新的發展時期的路線。為了貫徹執行這條路線,我們黨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又提出了新時期的總任務,這就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開展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這個總任務,已經載入了我國的新憲法。我們要在全國人民群眾中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為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而奮斗。這是我們黨在新時期的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內容。

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是在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勝利結束之后,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的。歷時十一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的一場政治大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廣大革命人民群眾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斗爭的繼續,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以及一切剝削階級階級斗爭的繼續,是馬克思主義同修正主義斗爭的繼續,是這些斗爭的一次歷史性大決戰。在這場大決戰中,我們先后粉碎了劉少奇、林彪、“四人幫”三個資產階級司令部,取得了我黨歷史上三次重大路線斗爭的勝利。特別是粉碎“四人幫”的偉大斗爭,清除了隱藏在我們黨內的最危險的敵人,掃蕩了并且正在掃蕩著社會上曾經猖獗一時的反動渣滓,極大地提高了廣大干部和群眾的政治思想覺悟和社會主義積極性,從而深刻地改變了我國階級力量的對比,使我們的無產階級專政空前鞏固。這就為在各條戰線上全面地正確地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掃除了最大障礙,為我國實現安定團結、天下大治的穩定局面,實現國民經濟的持續躍進,實現毛主席和周總理生前規劃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創造了必要的和充分的條件。新時期的總任務,就是根據新時期的這樣的特點提出來的,是反映了歷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的。

我們黨提出的新時期的總任務,是以毛主席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為基礎的。按照這個理論,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矛盾,以階級斗爭為綱,繼續進行上層建筑領域的革命使之適應經濟基礎,繼續進行生產關系領域的革命使之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同時大力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迅速發展生產力,使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制度獲得日益增強的物質基礎,促使這些制度日益鞏固、完善和發展。我們粉碎“四人幫”,并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揭批“四人幫”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狠狠打擊作為“四人幫”社會基礎的各種反動社會勢力,就是為了掃除他們所代表的那種極端反動腐朽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解放生產力。不打倒“四人幫”,就不可能搞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而不實現四個現代化,消除經濟技術落后,就不能真正有力地對內戰勝資本主義,對外抵御社會帝國主義和帝國主義可能發動的侵略,社會主義制度和無產階級專政就還是不鞏固的。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是生產力不斷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不斷鞏固、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四個現代化同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是不可分割的。我們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用革命化統帥現代化。

在新的發展時期中,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一部分屬于敵我矛盾,大量的屬于人民內部矛盾。反抗社會主義的敵人總是一小撮,贊成和擁護社會主義的人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鑒于“四人幫”顛倒敵我所造成的混亂,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特別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實現新時期總任務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用專政的方法解決敵我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這是我們的基本原則。對于罪證確鑿的敵人,當然必須堅決實行專政。在人民內部,對于那些即使是屬于兩個階級兩條道路性質的矛盾,也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而不能用專政的方法來解決。人民中間的犯法分子,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這和對敵人的專政,是有原則區別的。至于人民內部那些不屬于兩個階級兩條道路性質的矛盾,比如說,在社會主義共同方向下,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經常發生的矛盾,那就更加要用民主的方法加以解決。用民主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就是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用無產階級思想克服資產階級思想和一切剝削階級思想,把小資產階級思想引導到無產階級軌道上來,把不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引導到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來,這也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一項重要任務。解決好這個任務,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團結起來,把一切積極因素統統調動起來,并且盡可能地把消極因素化為積極因素,就可以大大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步伐。

同志們!

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新的發展時期,我們人民解放軍擔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我們黨所規定的新時期的總任務,對我軍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當前世界各種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蘇美爭霸愈演愈烈,戰爭總有一天要打起來。蘇修亡我之心不死,是我們最主要、最危險的敵人。因此,我們一定要抓綱治軍,準備打仗,爭時間、搶速度,加速革命化現代化建設。我們要保持高度的戰備觀念,準備對付敵人可能的突然襲擊。

我們人民解放軍是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締造和培育的新型的人民軍隊,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堅強柱石。半個多世紀以來,我軍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都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勛,得到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信賴和愛戴。粉碎“四人幫”以后,我在幾次會議上都講過,我們黨能夠如此順利地一舉粉碎“四人幫”,并在揭批“四人幫”的斗爭中保持全國局勢的穩定,貫徹落實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這是同有一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人民解放軍分不開的。

毛主席說:“解放軍是一個好軍隊,我是很喜歡這個軍隊的。”我軍所以能成為一支好軍隊,就在于它是按照毛主席的建軍路線建立起來的,它有一整套革命的政治工作。毛主席親自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奠定了我軍政治工作的基礎,使我軍同一切舊式軍隊徹底劃清了界限。我們的軍隊一貫是在我們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一貫堅決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堅決抵制錯誤路線的干擾破壞。任何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想要篡軍奪權,都是不能得逞的。林彪反黨集團不是叫嚷要“指揮一切”、“調動一切”嗎?結果是一切不能指揮,一切不能調動。“四人幫”為了搞反革命政變,曾經對我們的軍隊又打又拉,最后同樣是,既打不倒這支軍隊,又拉不走這支軍隊,一個連也拉不走!事實反復地證明,毛主席創建的一整套政治工作,確實是我軍的生命線。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屬于黨和人民的。我軍政治工作的基礎是不可動搖的。

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我們國家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靠革命化統帥現代化,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更是這樣。我們軍隊必須加速改善武器裝備,提高戰術技術水平,不這樣就不能提高戰斗力。同時必須認識,槍桿子掌握在什么人手里,槍口對準誰,這是第一位的問題。軍隊一定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上的要求應該更嚴更高。軍隊的政治工作如果削弱了,就不能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不能保持我軍的無產階級性質,不能保證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即使有了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也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效力。我們軍隊搞現代化,是革命化統帥現代化,這是根本不同于蘇修、美帝軍隊的。我們把有高度無產階級覺悟的人,同現代化的武器裝備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形成真正強大的戰斗力。

用革命化統帥現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恢復和發揚毛主席為我軍創建的一整套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加強軍隊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就是黨的工作,就是要鞏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從政治上組織上領導和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部隊中貫徹執行,提高部隊的戰斗力。階級斗爭、路線斗爭的歷史經驗說明,資產階級代理人破壞我們軍隊,往往是從破壞我軍政治工作入手。林彪、“四人幫”就是這樣。他們用資產階級政治“沖擊”無產階級政治,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無產階級軍隊,妄圖首先從政治、思想上把我軍搞亂,借以達到其篡軍、篡國、篡黨的罪惡目的。我們一定要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幫”破壞我軍政治工作的罪行,肅清他們的流毒和影響,用毛主席的建軍思想教育干部、戰士,正確處理軍黨關系、軍政關系、軍民關系、官兵關系,正確處理軍隊上下級之間,軍隊政治工作與軍事、業務、技術工作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我軍政治工作的威力。

加強政治工作,各級政治機關、政治干部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責任。政治機關是黨在軍隊的工作機關,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領導機關。總政治部是在黨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下,管理軍隊中黨的工作,組織進行全軍政治工作的最高領導機關。林彪、“四人幫”反黨亂軍、破壞政治工作的一個陰險手法,就是要搞亂政治機關,搞垮總政治部,使政治機關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沖擊,在全軍造成了嚴重的惡果。針對這種情況,去年軍委會議重新強調了政治機關在我軍所處的重要地位,要求在三年內把政治機關的職能、作用、威信,恢復到革命戰爭時期的水平,并在新的條件下發展提高。要經過整頓,建設好政治機關,建設好一支強有力的政治干部隊伍。要提高對政治工作的認識,解放思想,振作精神,邁開大步地工作。要提高政治工作的水平,改進政治工作的方法,去掉形式主義的東西,把政治工作做得更加扎實、更加深入、更加細致,真正貫穿到抓綱治軍、準備打仗的各項工作中去。政治工作不但政治干部要做,軍事干部、后勤干部也要做;干部要做,戰士也要做。要在全軍造成人人關心政治工作,人人都做政治工作的好風氣。

加強政治工作,關鍵在于加強黨委的領導。黨委主要領導同志要親自抓政治工作。要充分發揮政治委員的作用,迅速改變由于林彪、“四人幫”的破壞所造成的政治委員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的狀況。全軍各級黨委的領導同志,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要在政治工作中以身作則,做認真貫徹執行“三要三不要”基本原則的模范,做抓綱治軍、準備打仗的模范,做發揚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模范。

在座的同志和全軍政治干部,應當有決心有信心,迅速地把我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充分恢復起來,并且有所發展,有所前進,為提高部隊戰斗力作出新的貢獻。全軍指戰員一定要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深入開展學雷鋒、學“硬骨頭六連”和學空軍航空兵一師的群眾運動,學大慶、學大寨、學全國人民,進一步落實抓綱治軍、準備打仗的各項戰斗任務,加速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建設,為保衛祖國、解放臺灣,為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而努力奮斗。

同志們!

實現新時期的總任務,要求我們極大地加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毛主席曾經強調指出兩種團結的絕對必要,他說:“一種是黨內的團結,一種是黨與人民的團結,這些就是戰勝艱難環境的無價之寶,全黨同志必須珍愛這兩個無價之寶。”在實現新時期總任務的斗爭中,我們外有社會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威脅,內有復雜的階級斗爭,而且要向自然界開戰。我們更應當珍愛這兩個無價之寶,充分發揮它們的無比威力,保證我們的偉大艱巨事業的勝利。

粉碎“四人幫”,我國出現安定團結的局面,這是我們的一個偉大勝利。但是,對于林彪、“四人幫”破壞團結、制造分裂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和惡劣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我們必須徹底揭露和批判他們的罪行,肅清其流毒和影響,發展安定團結的大好形勢,進一步加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我們講團結,是在毛主席偉大旗幟下的團結,是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團結。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無數革命先烈和億萬革命群眾的實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反復證明了毛澤東思想體系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和發展,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科學,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們這樣一個八億人口的大國,三千五百多萬黨員的大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新的發展時期中,要做到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就要靠完整地準確地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毛主席的旗幟,過去是今后仍然是我們團結戰斗、奪取勝利的旗幟。林彪、“四人幫”肆意篡改毛澤東思想,打著毛主席的旗幟,販賣他們的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蘇修叛徒集團瘋狂攻擊毛澤東思想,妄想要我們放棄毛主席的旗幟。我們一定要堅決捍衛毛澤東思想,更高地舉起毛主席的偉大旗幟。

我們黨是全國人民團結的核心。加強黨的團結,加強黨和人民的團結,我們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負有特別重大的責任。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講黨性,顧大局,發揚民主,遵守紀律。要力戒驕傲。領導干部之間、上下級領導之間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諒解、支援和友誼,比什么都重要。我們要象毛主席教導的那樣,通過各級領導干部的團結,把黨內、黨外的先進分子、積極分子團結起來,把中間分子團結起來,去帶動落后分子,這樣就可以使全黨、全民團結起來。只有依靠這些團結,我們才能做好工作,克服困難,把中國建設好。

我們的口號還是這樣:學習、學習、再學習,團結、團結、再團結。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勝利。讓我們在毛主席的旗幟下,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大路線、實現新時期總任務的斗爭中,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勝利一定是屬于我們的。

                                                                                                   

(選自1978年6月4日《人民日報》第1版)